您好,欢迎进入仪研智造(上海)药检仪器有限公司网站!
全国客服电话:4006-567-179 13761436048药物全自动锥入度测定仪的锥体选择核心依据是样品的硬度 / 黏度、剂型特性及相关标准要求,一号锥、二号锥、三号锥的核心差异在于总重量(锥体 + 连杆)和适用场景,以下是清晰的选择逻辑、参数对比及实操判断方法:

一、先明确三个锥体的核心参数(行业通用标准,适配药物检测场景)
锥体型号 | 总重量(锥体 + 连杆) | 锥角 | 适用核心场景 | 对应药物样品类型 |
一号锥 | 100g ± 0.2g | 30° | 软质、低黏度样品(易变形、锥入度大) | 软膏剂、乳膏剂、凝胶剂(如水杨酸软膏、保湿凝胶)、熔融态栓剂(降温后软质状态)、甘油栓基质 |
二号锥 | 200g ± 0.2g | 30° | 中硬度、中黏度样品(中等变形阻力) | 半固体辅料(如凡士林、羊毛脂)、稠厚乳膏(如激素类乳膏)、栓剂(常温固态,硬度适中)、糊剂(如氧化锌糊) |
三号锥 | 300g ± 0.2g | 30° | 硬质、高黏度样品(变形阻力大,锥入度小) | 硬脂类栓剂(如可可豆脂基质栓剂)、蜡质软膏、高硬度半固体药物、药物载体(如硬脂酸凝胶骨架) |
注:药物检测中锥体锥角均为 30°(统一标准),核心区别仅为总重量—— 重量越大,对硬质样品的穿透力越强,测量数据更精准;重量过小会导致硬质样品锥入度过小,无法反映真实硬度;重量过大则会导致软质样品锥入度过大,甚至穿透样品杯,数据失真。
二、客户实操判断流程(按 “样品特性→排除法→标准验证" 三步走)
第一步:观察 / 测试样品的基础特性(最直观判断)
软质样品(选一号锥)
特征:常温下用手指轻按可轻松凹陷、能流动或易塑形,无明显硬质感;
举例:乳膏剂(如硝酸咪康唑乳膏)、凝胶剂(如芦荟凝胶)、熔融后冷却至 25℃的软质栓剂基质;
判断技巧:手指按压时 “无阻力感",样品表面易留下指纹,锥入度通常>200(1/10mm)。
中硬度样品(选二号锥)
特征:常温下用手指按压需稍用力才能凹陷,不易流动,有一定韧性;
举例:凡士林基质软膏、稠厚糊剂(如炉甘石糊)、常温固态栓剂(如甲硝唑栓)、羊毛脂类辅料;
判断技巧:手指按压有 “轻微阻力",凹陷后能缓慢恢复或保持形状,锥入度通常在 100~200(1/10mm)之间。
硬质样品(选三号锥)
特征:常温下用手指按压较费力,凹陷不明显,质地偏硬或呈蜡状;
举例:硬脂酸基质栓剂、蜡质软膏(如蜂蜡 + 凡士林复合基质)、高硬度药物载体(如硬脂醇凝胶);
判断技巧:手指按压 “阻力明显",仅能留下浅痕或无痕迹,锥入度通常<100(1/10mm)。
第二步:结合药物剂型及标准要求(避免选错,符合检测规范)
药物检测需遵循《中国药典》(ChP)、《美国药典》(USP)或行业标准,部分剂型明确规定了锥体型号:
若检测软膏剂、乳膏剂、凝胶剂:ChP 通常推荐用 100g 一号锥(25℃条件),因这类剂型需保证 “易涂抹性",软质特性适配一号锥;
若检测栓剂:常温固态栓剂(硬度中等)用二号锥,硬脂类高硬度栓剂用三号锥;熔融态栓剂(软质)用一号锥;
若检测半固体辅料(如凡士林、羊毛脂):USP 规定凡士林检测用 200g 二号锥,羊毛脂用 100g 一号锥(因羊毛脂黏度略低于凡士林)。
→ 关键提醒:优先按标准要求选择,无明确规定时再按 “样品硬度" 判断。
第三步:特殊样品的补充判断(避免数据失真)
样品 “看似软但含颗粒"(如含药物粉末的软膏):若颗粒细小(<50μm),仍按基础硬度选锥;若颗粒较大(>100μm),建议选比对应硬度高一级的锥体(如软质但含粗颗粒,选二号锥),避免颗粒阻碍锥尖下落导致数据波动;
样品温度敏感(如低温变硬、高温变软):按检测标准规定温度(通常 25℃±0.5℃)预处理后,再判断硬度选锥;
未知样品(shou次检测):可先做 “预测试"—— 用二号锥试测,若锥入度>250(1/10mm),换一号锥;若锥入度<80(1/10mm),换三号锥;若在 100~200 之间,保留二号锥。
三、选择总结(一句话记牢)
软质易按、锥入度大→一号锥(100g);
中硬稍用力、锥入度中等→二号锥(200g);
硬质难按、锥入度小→三号锥(300g);
标准有规定→优先按标准选,无规定按硬度判断。
通过以上逻辑,可确保锥体与样品特性匹配,测量结果精准且符合药物检测的规范要求。